前瞻砸千億!農業旱災增百倍 民眾黨團籲:公平調配水資源
台灣缺水危機日益嚴峻,南台灣降雨量創30年來新低,台南轉為減量供水,高雄也變為減壓供水,然而目前全台水庫淤積三分之一,管線漏水率約13.6%,政府常臨渴才掘井,沒有對水資源管理做好長期規劃。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法委員陳琬惠、幹事長張其祿、總召邱臣遠今(1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公平調配水資源,並針對缺水提出務實應對方案。
立委陳琬惠表示,2年前台灣才發生旱災,當時西部大面積農田被迫停灌休耕,豈料今年旱象重演,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12.6%,白河水庫僅剩19.8%,政府還是只會「臨渴掘井」。蔡政府自2017年啟動前瞻基礎水環境建設計畫,台灣還是缺乏有效的節流手段,政府始終抱持僥倖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用水,撐不住才緊急開挖抗旱水井,政府口口聲聲要打造「韌性農業」,如今只剩「任性」不給水,到底重不重視農業用水?
陳琬惠指出,節流最大的困境,來自全台各地自來水管線逐漸老化,且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工程不斷挖修,再加上地震頻繁,導致管線普遍嚴重受損,造成全年漏水率13.6%,漏水量約4億1518.75萬噸,相當於4.6座南化水庫蓄水量。台灣水資源大量流失,「降漏」才能真正節流,政府應加快汰換水管速度、增設中流儲水設施,也全面調查農業縣圳道缺漏,盡快安排修繕作業。
立委張其祿指出,王美花部長去年強辯台灣不缺電後,現在改強調台灣不缺水,事實上台灣「不缺降水」,缺的是節流儲存和調配水資源的能力。今年嘉南平原1.9萬公頃稻作休耕,引發農民不滿,批評農業用水順位被擺在工業用水之後,這就是國土開發未欠考慮的惡果。政府近期發展南部科學園區,科技業頻繁擴廠讓工業用水量飆升卻未做好配套,農業大受影響。舉例來說,如果缺水持續,愛文芒果等農產5月產期無法順利灌溉,蔡總統口中的「芒果乾」恐會成真;要解決中南部缺水,經濟部與農委會早該協調水資源分配問題,而非一直讓農民用水權被犧牲。
張其祿表示,中央不斷吹噓自2017年起就著手推動水環境前瞻建設,編列上千億治水,事實上各水庫每年積淤量仍遠大於清淤量,台灣水庫「不能吃水,只能吃土」,加上農田水利調配失當,良田陷入缺水、休耕的惡性循環,不僅耗竭地力,長久以往恐重創台灣糧食自給率,執政黨「有水不管,缺水才喊」,缺乏對水資源應用的長遠規劃,呼籲政府做好國土規劃,加速完善基礎建設,透過教育改善用水文化,落實開源節流。
立委邱臣遠指出,從新竹、台中、台南到高雄,科學園區不斷擴張,工業用水需求大增,排擠農業及民生用水,甚至有地方政府曾為用水問題上演搶水大戰,這種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在規劃上的錯誤配置,才是如今中南部農業連年大缺水的元凶,包含水費調整都必須討論。邱臣遠也為青農請命,政府鼓勵青農投入耕種,但目前嘉南大圳供水以台南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優先,讓嘉南平原農業條件越來越嚴苛。而農委會的休耕補助往往歸地主,還得面對光電業者承租競爭,南部青農已被逼到退場邊緣,農委會應該更積極協助青農,才能有永續農業發展。
邱臣遠表示,政府不斷吹噓投入千億的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計畫成效,然而前瞻水環境建設前三期已經花了1,357億元,面對旱災還是束手無策,近年來台灣面臨兩次大缺水,以及局部缺水危機,政府卻只能向農民搶水,才能勉強維持工業與民生用水。邱臣遠認為,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應要設法增加利用每年逕流入海約數百億噸的水資源,才是真正的「前瞻」。經濟部在上次旱災提出要興建台南、高雄、新竹海水淡化廠,難道跟基隆捷運一樣是騙局嗎?政府不能一邊治水、一邊放水,除了要加強水庫清淤、做好上游水土保持外,更應加速改善自來水漏水率、建立彈性的區域調水機制,並積極開發再生水、伏流水及海水淡化等,從產業政策、環境保育和用水調度都須綜合評估,而不是大撒幣,做些華而不實的建設。
民眾黨團表示,台灣不是缺水,而是欠缺妥善調配,政府不能臨渴才掘井,必須加速管線汰換、增加中流儲水設施,積極且多元化開發水資源,有效開源節流,才能緩和缺水問題。
立委陳琬惠表示,2年前台灣才發生旱災,當時西部大面積農田被迫停灌休耕,豈料今年旱象重演,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12.6%,白河水庫僅剩19.8%,政府還是只會「臨渴掘井」。蔡政府自2017年啟動前瞻基礎水環境建設計畫,台灣還是缺乏有效的節流手段,政府始終抱持僥倖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用水,撐不住才緊急開挖抗旱水井,政府口口聲聲要打造「韌性農業」,如今只剩「任性」不給水,到底重不重視農業用水?
陳琬惠指出,節流最大的困境,來自全台各地自來水管線逐漸老化,且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工程不斷挖修,再加上地震頻繁,導致管線普遍嚴重受損,造成全年漏水率13.6%,漏水量約4億1518.75萬噸,相當於4.6座南化水庫蓄水量。台灣水資源大量流失,「降漏」才能真正節流,政府應加快汰換水管速度、增設中流儲水設施,也全面調查農業縣圳道缺漏,盡快安排修繕作業。
立委張其祿指出,王美花部長去年強辯台灣不缺電後,現在改強調台灣不缺水,事實上台灣「不缺降水」,缺的是節流儲存和調配水資源的能力。今年嘉南平原1.9萬公頃稻作休耕,引發農民不滿,批評農業用水順位被擺在工業用水之後,這就是國土開發未欠考慮的惡果。政府近期發展南部科學園區,科技業頻繁擴廠讓工業用水量飆升卻未做好配套,農業大受影響。舉例來說,如果缺水持續,愛文芒果等農產5月產期無法順利灌溉,蔡總統口中的「芒果乾」恐會成真;要解決中南部缺水,經濟部與農委會早該協調水資源分配問題,而非一直讓農民用水權被犧牲。
張其祿表示,中央不斷吹噓自2017年起就著手推動水環境前瞻建設,編列上千億治水,事實上各水庫每年積淤量仍遠大於清淤量,台灣水庫「不能吃水,只能吃土」,加上農田水利調配失當,良田陷入缺水、休耕的惡性循環,不僅耗竭地力,長久以往恐重創台灣糧食自給率,執政黨「有水不管,缺水才喊」,缺乏對水資源應用的長遠規劃,呼籲政府做好國土規劃,加速完善基礎建設,透過教育改善用水文化,落實開源節流。
立委邱臣遠指出,從新竹、台中、台南到高雄,科學園區不斷擴張,工業用水需求大增,排擠農業及民生用水,甚至有地方政府曾為用水問題上演搶水大戰,這種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在規劃上的錯誤配置,才是如今中南部農業連年大缺水的元凶,包含水費調整都必須討論。邱臣遠也為青農請命,政府鼓勵青農投入耕種,但目前嘉南大圳供水以台南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優先,讓嘉南平原農業條件越來越嚴苛。而農委會的休耕補助往往歸地主,還得面對光電業者承租競爭,南部青農已被逼到退場邊緣,農委會應該更積極協助青農,才能有永續農業發展。
邱臣遠表示,政府不斷吹噓投入千億的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計畫成效,然而前瞻水環境建設前三期已經花了1,357億元,面對旱災還是束手無策,近年來台灣面臨兩次大缺水,以及局部缺水危機,政府卻只能向農民搶水,才能勉強維持工業與民生用水。邱臣遠認為,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應要設法增加利用每年逕流入海約數百億噸的水資源,才是真正的「前瞻」。經濟部在上次旱災提出要興建台南、高雄、新竹海水淡化廠,難道跟基隆捷運一樣是騙局嗎?政府不能一邊治水、一邊放水,除了要加強水庫清淤、做好上游水土保持外,更應加速改善自來水漏水率、建立彈性的區域調水機制,並積極開發再生水、伏流水及海水淡化等,從產業政策、環境保育和用水調度都須綜合評估,而不是大撒幣,做些華而不實的建設。
民眾黨團表示,台灣不是缺水,而是欠缺妥善調配,政府不能臨渴才掘井,必須加速管線汰換、增加中流儲水設施,積極且多元化開發水資源,有效開源節流,才能緩和缺水問題。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