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世界地球日聚焦環境正義 民眾黨團:推動碳價,才能落實淨零碳排!
歐盟將在2023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規劃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環保署原訂最快2023年立法並在同年開徵,今年4月又改口盼今年立法、2024年開徵碳費,時程一延再延,可能拖累2050淨零目標。民眾黨立院黨團立法委員蔡壁如、總召邱臣遠、幹事長張其祿在今(22)天世界地球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加速推動碳稅費機制。
  
蔡壁如委員表示,這兩年極端氣候的災情歷歷在目,過去一年她推動許多法案,逐步完備淨零路徑的法制基礎。《氣候變遷因應法》與《礦業法》兩法大修,將成為未來30年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行政院昨天終於送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可是內容不僅沒有碳稅、碳費無下限,還提出多元打折方案,比週年慶還優惠,完全看不到產業升級視野、實質減碳效益。
  
蔡壁如指出,中油、台電持續虧損,8年8800億的淨零預算卻要讓國營事業負擔一半,如何務實面對淨零轉型?碳費延到2024徵收,財政部就應該同步提出碳稅版本,才能支應8年8800億淨零預算。如今不敢直接徵收碳稅而用碳費,遇到選舉就又把碳費擺一邊,把爛攤子留給下一屆政府、欺騙下一代的選票。
  
張其祿委員表示,政府預計2030年之前投入8800億推動減碳,龐大的預算錢從哪來?還要執政兩年多的蔡政府直接推給下一任政府,讓他們去煩惱償債和籌措財源,可見執政者對國家財政紀律毫無堅持。民眾黨整理蔡政府2017到2026特別預算案,加上主計處預估中央政府日常支出財政缺口,未來可能需舉債1兆5843億元,到2030年國債鐘將瀕臨警戒線。
  
張其祿指出,政府淨零碳排可分為三大問題:第一,現行工作圈缺乏民間團體與學者的聲音,容易淪為一言堂。第二,徵收碳費政策延宕,導致國內產業鏈與企業轉型碳風險越來越高。第三,應提升全民參與及監督淨零碳排轉型機制,從根本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邱臣遠委員表示,渣打銀行2021年底公布零碳未來調查,發現57.1%台灣企業仍未規劃減碳轉型,更有78.6%的受訪企業坦承不知道如何計算碳足跡。經濟部目前除了上架「碳盤查計算器」讓中小企業自行操作之外毫無作為,除了碳盤查,後續的分析減碳熱點、媒合專家導入技術減碳等方式,協助產業建構減碳能力工作都有待加強。
  
邱臣遠指出,經濟部在全球碳價制訂與碳邊境制度擴張的背景下,對產業未來中長期面對的衝擊評估也不足, 只針對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五項產業提出影響因應措施,碳盤查與產業衝擊皆未落實盤點,難怪企業對於未來淨零路徑發展無所適從。
  
民眾黨認為,歐盟明年起實施CBAM,台灣企業勢必受影響,加強輔導與協助轉型刻不容緩,政府不應該一拖再拖,2050淨零目標也不應該只是口號,財源、具體規劃、落實措施都要說清楚、講明白。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