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臉書更新】2050淨零路徑藏隱憂 民眾黨團籲:政府應盡速提出減碳配套
我國2050淨零路徑終於出爐,牽動台灣未來30年產業、能源和社會轉型,但相關配套未定,恐埋下隱憂,民眾黨立院黨團立法委員蔡壁如、總召邱臣遠、立法委員高虹安及幹事長張其祿,今(3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強化社會溝通,務實檢討台灣淨零碳排轉型。
立委蔡壁如表示,淨零路徑分為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2030年以前預計投入9000億元推動轉型,民眾黨團版本的《氣候變遷法》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先進國家及台灣既有的目標,將淨零路徑入法,並檢視國發會提出的淨零路徑,能否確實帶領產業轉型。
蔡壁如指出,經濟部能源局2012至2020年「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示範推廣計畫」,9年期間只輔導333家,佔我國1730家上市櫃公司數不到2成,更只佔所有公司行號的0.05%(萬分之5)。這次淨零碳排公布,政府 2030中期減碳目標為何?高耗能產業如何轉型?是否有用水、用電總量管制?國發會也應統籌召開「氣候公民大會」,強化社會溝通,絕對不能草草了事。
立委邱臣遠表示,2050淨零碳排配套措施、時間經費,都沒有講清楚,按照國發會報告,未來「氫燃料」是減碳的關鍵,依國發會所說,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達到6成至7成,以地熱為例,雖然很有潛力,但技術面、發電規模和儲能問題,政府都沒有把握。
邱臣遠指出,303大停電後,產業損失百億元,政府還未做出配套措施,便決定追加千億元預算來強化電網韌性,甚至還要再為淨零轉型提出9000億元預算,這9000億元要從哪裡來?國發會預估2050年能源配比,火力與碳捕捉20%至27%,然而碳排放量要如何從2019年的265.6百萬噸,降到40.2百萬噸?
立委高虹安表示,淨零路徑有兩大關鍵,第一是「路徑對不對」,第二是「路徑對,但也要有走到終點的能力」。2020年全台有近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預計要減碳到250萬公噸以下,相差50萬公噸(約16%),直到2050年要達到淨零目標。換句話說,台灣前10年只需減碳不到20%,後20年內必須減量最後的80%二氧化碳,政府卻都不怕能源政策會跳票。
高虹安指出,減碳第一步是「碳盤查」,上周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碳盤查的量能是否足夠,得知查驗機構會從7家變成9家,輔導中小企業的碳盤查與轉型,然而在國發會報告中,除了寫到國營企業中預計在2030年之後追加封存技術之外,並沒有提到政府碳盤查的量能與執行期程。
立委張其祿直言,台灣內部能源問題多多,外在又受俄烏情勢影響,天然氣、煤都漲價,能源政策還有許多問題待解,目前大眾對淨零碳排怎麼做,還是一頭霧水,恐衝擊台灣約200萬家廠商,企業都在期盼政府的策略和路徑,如果跟不上,能源轉型勢必跳票。
張其祿指出,在台灣工業用電長期比民生用電還要便宜,大多電力都投注在高耗能的產業上,政府拿納稅人的血汗錢去補貼高耗能的產業,這些產業又排放二氧化碳,影響全台灣各地空氣品質。又如「電價穩定基金」也是來自納稅錢,造成能源使用不正義的弊病,政府若要做實事,跟上國際水準,不能再放任淨零碳排路徑不明,令企業無所適從。
民眾黨團認為,對中小企業來說,最需要的是綠電的取得,以及減碳的明確策略,牽動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政府必須先釐清淨零碳排的配套措施,產業才有跡可循,呼籲國發會和經濟部先進行演練和預估,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輔導並協助中小企業。
立委蔡壁如表示,淨零路徑分為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2030年以前預計投入9000億元推動轉型,民眾黨團版本的《氣候變遷法》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先進國家及台灣既有的目標,將淨零路徑入法,並檢視國發會提出的淨零路徑,能否確實帶領產業轉型。
蔡壁如指出,經濟部能源局2012至2020年「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示範推廣計畫」,9年期間只輔導333家,佔我國1730家上市櫃公司數不到2成,更只佔所有公司行號的0.05%(萬分之5)。這次淨零碳排公布,政府 2030中期減碳目標為何?高耗能產業如何轉型?是否有用水、用電總量管制?國發會也應統籌召開「氣候公民大會」,強化社會溝通,絕對不能草草了事。
立委邱臣遠表示,2050淨零碳排配套措施、時間經費,都沒有講清楚,按照國發會報告,未來「氫燃料」是減碳的關鍵,依國發會所說,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達到6成至7成,以地熱為例,雖然很有潛力,但技術面、發電規模和儲能問題,政府都沒有把握。
邱臣遠指出,303大停電後,產業損失百億元,政府還未做出配套措施,便決定追加千億元預算來強化電網韌性,甚至還要再為淨零轉型提出9000億元預算,這9000億元要從哪裡來?國發會預估2050年能源配比,火力與碳捕捉20%至27%,然而碳排放量要如何從2019年的265.6百萬噸,降到40.2百萬噸?
立委高虹安表示,淨零路徑有兩大關鍵,第一是「路徑對不對」,第二是「路徑對,但也要有走到終點的能力」。2020年全台有近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預計要減碳到250萬公噸以下,相差50萬公噸(約16%),直到2050年要達到淨零目標。換句話說,台灣前10年只需減碳不到20%,後20年內必須減量最後的80%二氧化碳,政府卻都不怕能源政策會跳票。
高虹安指出,減碳第一步是「碳盤查」,上周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碳盤查的量能是否足夠,得知查驗機構會從7家變成9家,輔導中小企業的碳盤查與轉型,然而在國發會報告中,除了寫到國營企業中預計在2030年之後追加封存技術之外,並沒有提到政府碳盤查的量能與執行期程。
立委張其祿直言,台灣內部能源問題多多,外在又受俄烏情勢影響,天然氣、煤都漲價,能源政策還有許多問題待解,目前大眾對淨零碳排怎麼做,還是一頭霧水,恐衝擊台灣約200萬家廠商,企業都在期盼政府的策略和路徑,如果跟不上,能源轉型勢必跳票。
張其祿指出,在台灣工業用電長期比民生用電還要便宜,大多電力都投注在高耗能的產業上,政府拿納稅人的血汗錢去補貼高耗能的產業,這些產業又排放二氧化碳,影響全台灣各地空氣品質。又如「電價穩定基金」也是來自納稅錢,造成能源使用不正義的弊病,政府若要做實事,跟上國際水準,不能再放任淨零碳排路徑不明,令企業無所適從。
民眾黨團認為,對中小企業來說,最需要的是綠電的取得,以及減碳的明確策略,牽動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政府必須先釐清淨零碳排的配套措施,產業才有跡可循,呼籲國發會和經濟部先進行演練和預估,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輔導並協助中小企業。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