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臉書更新】鳳梨 釋迦 石斑魚 農民的心血不該淪為政治犧牲品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政府不該讓農畜牧產品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辛苦栽種的農產品淪為政治操作的犧牲品。
 
我國對於中國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占我國出口比例超過4成,但高喊抗中保台的民進黨政府不想方設法拓展我國市場,卻是持續吃著自己口中的『糖衣毒藥』,甚至大言不慚的說:「是中國需要我們」。但近年多起農產品禁止輸入,造成我國相關產業大亂,也平白浪費農民辛勤工作成果。

自2021年3月的鳳梨開始,9月份的釋迦,以及今年6月10日的石斑魚,台灣的農畜產品先後因檢疫問題被禁止進口。而這三項農畜產品,恰好都是近年來在出口方面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品項,可見得中國作為是有意為之。

中國的兩手政策,一方面不停ECFA,並持續提出各種惠台政策,但另一方面卻用檢疫的手段禁止農產品進口。再者許多農畜產品技術源自我國,但近期因中國相關產業已然成熟,在大量從我國進口同類產品其對內無法交代;尤其在去年十一談話,習近平喊出中國經濟要進行「內外雙循環」之後,限縮台灣農畜產品,已是未來的長期趨勢了。
 
民進黨政府固然可以、也應該向WTO提出爭議,希望能啟動正式的爭端解決機制。只是以釋迦為例,去年11月我方向WTO便已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今年3月召開「食品安全檢驗及動植物防疫檢疫」(SPS)例行會議時,我方又提出要成立爭端解決機制。然而,能否成立不只是看中方態度,也要視其它成員國是否認可我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具說服力。即便一切順利,爭端解決機制成立了,何時可以有結果、結果是否對我方有利,都是未知數。

因此,無論如何,台灣應趁此機會,盤點內部產銷機制的問題──如果真如農委會所言,產地檢驗皆合格,那麼是不是運銷的過程中,造成了品質變化?不論是冷鍊倉儲、冒名頂替(用別地水果假稱為著名產地水果)等問題,都該被攤在陽光下。這些調整,不僅只針對對中農貿,而是對於未來台灣農畜產品拓展其它國家外銷時,都可以有利的作為。

分散出口市場以降低外貿風險,至今政府多方宣示,但成效有限,僅鳳梨獲得較大的日本市場。其餘品項,除了持續尋求其它國外市場之外,國內的產銷機制也應全盤調整。
回列表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