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臉書更新】柯市府七週年政績回顧_西區門戶計畫
改變從西區開始,一步一步翻轉台北。
西區是過往台北繁華的商業中心,從淡水河一路向東,城市也逐步發展,然而隨著結構改變與發展移轉,過往繁華的西區逐漸凋零,然而從柯文哲市長上任以來,西區的重生看得見。
在柯文哲市長、當地居民與工作人員齊心努力下,卡關數十年的「舊城復興,軸線翻轉」,從想像一一化為真實,用嶄新面貌迎接往來的旅人。
以6天拆掉忠孝橋引道做為熱身,西區門戶計畫從北門起步走,往北改造建成圓環、往東前進行旅廣場,一直到台北車站,途中改善錯綜複雜的「七岔路口」,緊接著三井倉庫搬遷、臺北雙子星C1、D1簽約,台鐵E1、E2公辦都更也在持續推進中。
除了硬體和建築的翻新,西區也有著柔軟親民的一面,例如連續4年在北門周邊舉辦的台北燈節,平時舉辦大大小小活動,讓古蹟融入市民生活,未來更將打造博物館,帶動地方人文發展,形塑出充滿文化底蘊的獨特風情。
我們有嚴謹的規劃,更能準確的執行,在新的一年,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西區門戶計畫的腳步不停歇,建設、社宅、交通和產業發展齊頭並進,與你一同寫下台北城的新故事!
---
➤ 忠孝橋引道6天拆除,北門重見天日
2016年2月1日春節期間,忠孝橋引道拆除作業展開,台北市政府以堪比光速的速度,只花6天提早拆完,展現優秀的執行力,讓被遮蓋39年的北門得以重見天日。
忠孝橋引道的存在,事實上有其必要性,更是整個台北城市發展的縮影。過去平面鐵路與人車爭道,造成交通混亂,1978年催生屬於高架道路的忠孝橋引道,對疏導交通帶來重大作用。
1989年台北鐵路全面地下化,忠孝橋引道功能式微,1993年、1995年、2000年分別拆除一部份引道,直到柯文哲市長上任,忠孝橋引道拆除完畢,宣告西區門戶計畫展開。
----
➤ 北門廣場串連古今,再現台北城榮光
北門是台北唯一保留閩南式風格的碉堡城門,在清朝時期做為「承恩門」區隔台北城內與大稻埕,牆體由磚塊和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利於防守,在2016年忠孝橋引道拆除後,這座古蹟終於重回世人眼前。
2017年,北門經過重新規劃與整修,成為有綠地、植栽的「北門廣場」,想一窺北門的風采,可直接從台北行旅廣場觀賞,或走到北門城門下,重溫台北城的建城歷史,令人瞬間產生穿越時空的錯覺。
回顧2017年至2020年間,台北燈節與市民一同度過雞、狗、豬、鼠年,從西門町商圈一路延伸到北門廣場,再擴及台北行旅廣場,漫步途中可以看見西區的改變,尤其投射在北門上的光雕秀,帶給民眾無限的驚喜與感動。
➤ 交八廣場延伸綠地,點綴站前商圈
占地約0.9公頃的交八廣場,位於車水馬龍的台北車站和興建中的臺北雙子星旁,保留喬木打造綠地廣場,延伸北門廣場、台北行旅廣場及火車站前商圈的綠地範圍,燈光照明設計與周遭景觀一致,提供民眾日常休憩使用;第二階段工程2019年完成後,做為台北燈節活動場地。
---
➤ 「北門—北車」忠孝西路路型改善,七岔路口變簡捷
台北車站是台鐵、高鐵、捷運三鐵交會的門戶,但所在的忠孝西路過去交通、行人動線混亂,特殊的「七岔路口」險象環生,路型改善工程不能再拖。
在柯文哲市長堅持下,忠孝西路路型改善工程2016年開工,隔年7月完工,簡化往來北門和台北車站的動線,變得順暢便捷,七岔路口也變成十字路口,周遭鋪設廣達7207平方公尺的人行道,翻新忠孝西路1.5公里長的瀝青路面,加裝路側排水溝和交通標誌,民眾的生活更加方便!
---
➤ 國光客運搬遷,設立智慧公車站
陪伴台北人63個年頭的國光客運台北西站,在2016年10月29日熄燈,改建為台北行旅廣場,供旅客休憩使用,並另闢交六智慧公車站,妥善分配公車路線,疏通公車停靠區的混亂車流。
交六智慧公車站由北市府耗資7千萬元打造,設有4G智慧型站牌,提供進站時刻、天氣、悠遊卡餘額查詢等功能,還有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可免費無線上網、手機充電服務。同樣的科技設備,也逐步擴展到台北市其他公車站。
----
➤ 台北行旅廣場,古蹟綠意交織浪漫
台北行旅廣場2017年啟用,經台北市民i-Voting票選得名,是銜接北門廣場和台北車站周邊地區的公園綠地,由已拆遷的國光客運台北西站、交六廣場和交八廣場構成,與周邊車水馬龍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面積廣達3萬9233平方公尺的行旅廣場,光是草坪就超過5000平方公尺,可容納近2000人野餐或舉辦小型音樂會,草坪上種植繽紛的植栽,搭配明暗變化的燈光效果,日夜展現不同的浪漫氛圍,附近還有撫臺街洋樓、鐵道部、台北郵局等歷史建築,成為民眾散步、玩樂、約會的首選。
---
➤ 三井倉庫搬遷,舊磚新砌的記憶倉庫
三井倉庫是台北記憶倉庫的前身,興建於日治時期,原為舊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資產,三井倉庫北接「大稻埕」,南接「西門町」和「南門工場」,用於存放貨品。二次大戰後,三井倉庫轉由台灣省物資局管理,2002年再交給台鐵局接管。
2016年,三井倉庫配合西區門戶計畫,向東搬遷51公尺,2018年以「台北記憶倉庫」之姿重新亮相,共有2層樓,一樓設有小巧的咖啡廳,以及展示拆遷時保存下來的半圓形山牆,二樓則設置特展區。
此外,台北記憶倉庫定期舉辦教育工作坊,實踐環保與永續的藝術精神,例如運用棉繩編織成室內拖鞋或水壺袋,供創作者重複使用,留下獨特的觀展記憶。
---
➤ 福星社宅照顧老中青,80年老樹保存綠意
位於萬華區的「福星社會住宅」,2019年10月23日動工,預計2024年10月31日完工,地上規劃17層建築物,255戶包含1至3房,以10至12坪的1房為大宗,包含老人活動中心、幼兒園、身障長照機構,並導入青年創業空間。
特別的是,福星社宅配備智慧電表、水表、瓦斯表,通過銀級綠建築、無障礙住宅及耐震標章,為了通風及隔熱考量,建築設計採逐層退縮,屋頂選用隔熱建材、基地南側陽光曝曬面種植多層次植栽、陽光較強處設置騎樓和市集廣場。原址中的80年老樹,保留下來做為老樹廣場,還原既有的綠意,又能增加開放空間,方便居民活動交流。
➤ 西寧國宅拍板重建,舊大樓迎來新契機
鄰近西門町的西寧大樓,是台北頗負盛名的舊大樓,不僅建築物老舊,更曾發生多起懸案,北市府已拍板決定重建,最快2023年安置原住戶、2024年動工拆除。
經北市府都發局調查發現,西寧大樓部分樓層氯離子超標,混凝土變得相當脆弱,出現粉化現象,外牆屢次崩落,建築結構的耐久與強度堪慮,就算耗資10億元進行補強,也只能延長使用年限15年,因此最終決定拆除重建,未來將可提供超過800戶入住。
----
➤ 台北郵局外觀修復,公辦都更正式啟動
台北郵局座落於北門一側,歷史可追溯至1895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郵局,設計融合巴洛克風格與希臘風格。1969年,台北市政府在台北郵局外興建人行便橋,因人行出入口與車寄(門廊)過近,為了方便郵務車進出,故將車寄拆除;2019年為慶祝台北郵局創建90周年,宣告修復車寄,還原5座拱門。
2021年,北市府與中華郵政合作,正式推動「台北郵局公辦都更案」,最快2028年完工,目標打造一座「國家創新創意及金融中心」,預計進駐單位包含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所,吸引國際資金及人才挹注。
---
➤ 市議會舊址變身,商辦大樓兼容歷史博物館
監察院對面的台北市議會舊址,前身為清朝科舉考試的考棚,1964年做為市議會之用,1990年之後曾為中正一分局,其後荒廢20多年,2016年改建為公園,2021年北市府完成招商簽約,2021年12月動土,預計2025年完工。
市議會舊址將規劃成商辦空間及台北城市博物館,地下通道銜接台北車站,以後搭乘北捷、機捷、台鐵、高鐵、客運,可以步行往來,還有超過500個車位,舒解停車問題;另外也展示舊市議會文物、考棚行署紀念碑等,延續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
---
➤ 連結舊城與新穎,西區的改變未完待續⋯
西區門戶計畫能順利推行,來自嚴謹的規劃與準確的執行,柯文哲市長秉持「慢慢想、快快做」的精神,推動西區改革加速衝刺,同時也沒忘了滋養台北人成長的歷史點滴。
西區門戶計畫將持續發生,未來一棟棟大樓與古蹟相互輝映,西區經貿發展更加活躍,文化資產化為心靈寄託,為你我的生活帶來更豐富、更切身的改變。
回列表
回列表